|咨询电话
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,而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。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较为理想的常用给药方法,适应人群广泛,包括婴幼儿、重症患者等都可以采用雾化给药的方式。在呼吸疾病治疗中,规范应用雾化吸入相关药物和相关雾化装置,将有效改善临床疗效。那么,什么是雾化吸入?哪些药物可用于雾化吸入?雾化吸入需要注意什么?让我们一窥究竟。
什么是雾化吸入
雾化吸入是雾化吸入疗法的简称,是指用专门的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的形式,吸气时气溶胶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的给药方法。它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,达到洁净、湿润气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目的,目前已成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。因其可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作用,给药精准、用药量小、药物更好吸收,起效更快,患者的接受程度高,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使用这种给药途径。
雾化吸入的作用
1、镇咳:稀释痰液、帮助祛痰;消除炎症
2、治疗呼吸道感染:消炎、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、化痰去咳
3、有效改善通气功能:解除支气管痉挛,使气道通畅
药物都能用来雾化吸入吗
只要是药物,就可以用来雾化吸入吗?这当然是不对的。选对雾化药物需要关注两点,一是药名含有“吸入”二字,二是药品说明书的“用法用量”一项中注明“经合适的雾化器给药”。
虽然目前在临床上还是会遇到将注射剂用做雾化吸入药物的情况,但这样的方式多数是不推荐使用的,如氨溴索注射液、地塞米松注射液等,就有被用作雾化吸入药物的情况。注射剂不推荐雾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点。一是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及药理学特性均有特定的要求,如果有效雾化颗粒直径达不到要求,就不能起到雾化治疗的效果;二是注射剂中的辅料可能引起气道痉挛、呼吸困难,甚至诱导哮喘发作,导致严重的后果。
常见的雾化吸入药物有哪些
常见的雾化吸入药物包括以下四类:吸入用糖皮质激素、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、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、吸入用祛痰药物。
吸入用糖皮质激素
主要有布地奈德、二丙酸倍氯米松。具有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、减轻呼吸道高反应性、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。与全身应用激素相比,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用药剂量小,见效快,不良反应少,安全性较好。目前吸入激素已成为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。哮喘急性发作时,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激素较单独应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加明显,所以吸入激素也成为哮喘急性发作时治疗的一部分。
但由于给药途径特殊,糖皮质激素吸入后沉积在口咽部,喉部易出现局部不良反应,包括口咽念珠菌感染、口腔溃疡、口干、声音嘶哑、咽喉炎、支气管痉挛等。雾化后立即洗脸、漱口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局部不良反应。
吸入用β2受体激动剂
长效的主要有沙美特罗、福莫特罗。适用于哮喘(尤其是夜间哮喘和运动诱发哮喘)的预防和持续期的治疗。平喘作用能维持12小时以上,可按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。
短效的有沙丁胺醇、特布他林。这类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强,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,疗效可维持数小时,是缓解轻、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。但这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,不宜长期单一使用,否则可造成β2受体敏感性下调;也不宜过量应用,否则可引起骨骼肌震颤、低血钾、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。
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
主要有异丙托溴铵,可起到支气管扩张的作用。但由于其对胆碱能受体的拮抗作用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口干、心动过速、心悸、恶心、胃肠动力障碍、尿潴留以及眼部的不良反应,如瞳孔扩大、眼压增高等常见不良反应。合并青光眼、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使用后,可能会使原有疾病加重,必要时可更换药物。
吸入用祛痰药物
主要有乙酰半胱氨酸。这是一种可降低痰液的黏度、使痰易于咳出的药物,适用于黏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患者。如果病人不能适当排痰,应做体位引流或通过支气管内吸痰方式将分泌物排出,以避免分泌物潴留阻塞气道。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,如有支气管痉挛发生应立即终止治疗。
但由于可能刺激患者口鼻咽部,出现鼻液溢、口腔炎等症状;可对胃肠道产生刺激,出现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反应;胃溃疡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,甚至可能加重原有的胃溃疡症状,因此当与其他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合用时,患者要慎重选择。乙酰半胱氨酸会与橡胶、铁、铜等发生反应,所以患者做喷雾吸入治疗时,应采用塑胶和玻璃制喷雾器,使用后需要清洗喷雾器。
雾化吸入操作小贴士
雾化吸入前
患者治疗前一小时不要进食,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,避免雾化颗粒刺激气道,从而导致呛咳,引起恶心、呕吐等反应;对于婴幼儿和儿童,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,前30分钟内不应进食。雾化前要清理口鼻腔分泌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以提高雾化治疗效果;不要涂抹油性面霜,以减少皮肤对药物的吸收。
雾化吸入时
使用面罩贴合面部,最好能采取轻松的坐姿,也可采用半坐位或侧卧位。该体位可使膈肌下降,增加呼吸深度及气体交换,有利于药物吸入气道及肺泡。但也不能一概而论:如患者为单侧肺部病变,根据气体上行原理,建议健侧卧位,利于药物沉积患处;在雾化过程中,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,做慢而深的呼吸,尽量用口吸气,用鼻呼气,使药物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部。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,吸入速度由慢到快,雾化量由小到大,逐渐适应。雾化过程中密切关注治疗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,若患者出现严重咳嗽,可暂停并给予拍背,协助有效排痰。若是雾化吸入过快或过猛导致,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,出现震颤、肌肉痉挛等不适、不必恐慌,及时停药。出现呼吸急促、感到困倦或突然胸痛,应停止治疗。
雾化吸入后
面罩使用后,应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,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,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。婴幼儿面部皮肤薄,血管丰富,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,家长要及时为幼儿清洗脸部,以减少可能经皮肤吸收的药量。
吸入后应漱口,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,对于年幼儿童,家长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其口腔后再适量喂水,特别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,这样做可以减少儿童口咽部的激素沉积,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。雾化后及时翻身拍背,有利于粘附于气管、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,使痰易于咳出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雾化吸入时长
一般以药液完全雾化不再出现雾气为结束的时间点,但绝非时间越长越好。因为时间过长,可使部分患者依从性变差,同时有引起气道黏膜水肿、气道阻力增加及诱发支气管痉挛等的可能性,甚至可因吸入过多水雾引起肺水肿。而时间太短,则往往会使药液不能充分雾化,无法起到湿化气道、改善通气功能的作用。目前,推荐的雾化治疗时间为15~20分钟。
撰稿:章文